




二、小曲
小曲也稱酒藥、白藥。白藥、酒餅等,是用米粉或米糠為原料,添加少量中藥材或草,接種曲母,人工控制培養溫度而制成。因為顆粒小,習慣上稱它為小曲。小曲中主要含有根霉、毛霉、酵母等微生物。其中根霉的糖化能力很強,并具有一定的酒化酶活性,它常作為小曲白酒和黃酒的糖化發酵劑,例如生產小曲白酒用的邛崍米曲、廣東酒餅等都是優良的黃酒釀造用小曲品種。由于小曲制作方法代代相傳,小曲中的微生物經過反復的篩選,使小曲得以保持優良的品質。

因為制曲溫度越高,大曲的糖化力、液化力、發酵力就會相應降低,用曲量必定隨之增加,而用曲量的加大又會在酒醅中產生多肽、曲酸、干酪醇等苦味物質,這樣釀出來的酒口感更刺激。
反之,相對的“低溫制曲”則意味著微生物活性更高,在釀造過程中易于促進生成豐富的小分子營養物質,從而提升口感的柔順度和飲酒的健康度。
“低溫入池,緩慢發酵”,發酵過程中到達頂火期的時間被拉長,代謝產物反應完全,營養成分也發酵,酒中醇甜物質也能緩慢構成和富集,同時,酒精發酵因緩慢而刺激性小。

大麥含皮殼多,踩制的曲胚疏松,透氣性好,散熱快,在培菌過程中水分易蒸發,有上火快,退火也快的特點。由于曲胚不易保溫,制曲是一般需添加粘性較大的豌豆百分之20-40。
大米:大米淀粉含量較高,含脂肪較少,結構疏松,是制小曲的主要原料,
豌豆:豌豆含蛋白質豐富,淀粉含量較低,粘性大,以結塊,有“上火慢,退火也慢”的特點,控制不好容易燒曲,故常與大麥配合使用,一般大麥與豌豆按6:4混合,這樣可使曲胚踩得緊實,按預定的品溫升降培養,保持成曲斷面清亮,能賦予白酒清香味和曲香味。
